1、物業項目上專業的安全技術管理人員缺乏,人員流動性大,專業素質偏低,缺乏專業的安全技術支持,物業項目的風險管理流程不清,未能形成流程化、標準化的安全管理思路。
2、對消防安全、設備安全、電氣安全、公共環境安全、危險作業安全等風險點缺乏專業的風險辨識,風險分級管控的措施隨意,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標準支撐,導致物業一線員工經常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各種檢查,每次檢查同類隱患反復出現。
3、物業項目內部各部門、業主與物業、物業與承租方等之間的安全責任不清,導致現場管理責任人未分級逐層傳遞,本部管理層疲于監管,一線物業員工疲于應付,安全管理的壓力很難有效傳遞到執行層包括中層和基層管理層。
4、物業管理的范疇(如綜合體、住宅、體育館、園區等)業態復雜,風險點多且雜(可燃材料多、電器多、著火源多,人員密集場所多),一旦發生火災極易猛烈燃燒并迅速蔓延,人員容易驚慌失措,相互擁擠導致出口堵塞,發生擠蹋,造成人員傷亡。
5、物業管理經費的限制,難以在安全教育培訓上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傳統的安全教育培訓模式無法滲透到全員之間,培訓效果大打折扣,導致員工安全意識和專業素質很難有效提升。
6、缺乏信息化系統的有力支撐,在目前智慧社區、智慧物業如火如荼的創建背景中,對安全管理大數據資料未挖掘運用,使大多數的企業在雙機制建設時顯得捉襟見肘,精細化安全管理更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