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對化工企業安全環保履職能力的挑戰與提升
導讀
隨著生態環境治理邁向精細化,新污染物治理成為環保領域的焦點議題🆕。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性,像
隨著生態環境治理邁向精細化,新污染物治理成為環保領域的焦點議題??。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性,像 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微塑料、抗生素殘留等新污染物,正悄然威脅著生態安全與人體健康???;て髽I作為新污染物產生的重要源頭之一,在新污染物治理行動的推動下,安全環保履職能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關鍵契機??。
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帶來的挑戰??
監測與識別難度大??
新污染物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且部分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含量極低,監測與識別技術要求極高。例如,某些新型有機污染物的化學結構特殊,常規的監測設備和方法難以準確檢測其存在和濃度???;て髽I生產流程長、產品多樣,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多種新污染物,企業難以全面掌握生產環節中潛在的新污染物種類和排放情況。此外,新污染物的監測標準和技術規范尚不完善,企業缺乏統一的監測指引,導致監測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難以保障??。
治理技術瓶頸凸顯??
新污染物治理技術尚處于發展階段,現有技術難以滿足化工企業實際需求。例如,PFAS 化學性質穩定,常規的污水處理技術難以將其有效降解;微塑料粒徑微小,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容易穿透處理系統進入環境???;て髽I引入新污染物治理技術時,面臨技術成本高、處理效率低、二次污染風險等問題。同時,不同新污染物的治理技術差異大,企業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新污染物研發或引進多種治理技術,這對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和資金投入提出了巨大挑戰??。
管理體系適配困難??
傳統的安全環保管理體系主要聚焦于常規污染物和安全生產風險,對新污染物的管理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新污染物治理涉及生產原料篩選、工藝優化、末端治理等多個環節,需要企業建立從源頭到末端的全流程管理體系。但化工企業現有的管理流程、責任劃分、考核機制等難以適應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導致管理職責不清、協調不暢,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難以有效推進??。此外,新污染物治理相關政策法規不斷更新,企業需要及時調整管理體系以滿足合規要求,增加了管理的復雜性和難度。
人員專業能力不足?????
新污染物治理是一個新興領域,專業人才儲備不足?;て髽I現有的安全環保人員對新污染物的特性、危害、治理技術等知識了解有限,缺乏應對新污染物治理的專業技能和經驗。例如,在制定新污染物應急預案時,由于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可能無法準確評估新污染物泄漏的風險和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新污染物治理技術更新迅速,企業人員培訓體系不完善,難以滿足員工知識和技能更新的需求,制約了企業安全環保履職能力的提升。
安全環保履職能力的提升策略??
強化監測與識別能力建設??
化工企業應加大對新污染物監測技術和設備的研發與投入,引進先進的高靈敏度監測儀器,如高分辨質譜儀、生物傳感器等,提高對新污染物的檢測能力??。建立企業內部新污染物監測實驗室,培養專業的監測人員,定期對生產過程和排放物進行全面監測,及時發現潛在的新污染物。同時,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和技術交流,推動新污染物監測技術的發展和規范,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突破治理技術瓶頸??
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的合作,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技術研發攻關。針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新污染物特點,重點研發高效、低成本、環境友好的治理技術,如高級氧化技術、生物降解技術、膜分離技術等??。建立技術中試平臺,對研發的新技術進行驗證和優化,降低技術應用風險。此外,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新污染物治理技術和設備,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提升企業的新污染物治理水平。
優化安全環保管理體系??
構建新污染物全流程管理體系,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在新污染物治理中的職責和權限,將新污染物治理納入企業日常安全環保管理工作中。從生產原料采購環節入手,優先選擇低毒、低殘留的原料;優化生產工藝,減少新污染物的產生;加強末端治理,確保排放達標。建立新污染物治理考核機制,將新污染物減排目標納入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對表現優秀的部門和個人給予獎勵,對未達標的進行督促整改??。同時,密切關注政策法規變化,及時調整管理體系,確保企業合規運營。
加強人員專業能力培養??
制定系統的新污染物治理培訓計劃,邀請行業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和培訓課程,提高員工對新污染物的認識和治理能力?????。組織員工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了解新污染物治理的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鼓勵員工開展技術創新和課題研究,對取得突出成果的員工給予表彰和獎勵??。此外,建立企業內部新污染物治理人才庫,選拔和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骨干,為企業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