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孩子的惡習需要引導,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和參與
導讀
#教育聽我說#我是安全工作者,我經常給企業管理人員上課,時間長了我發現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其實跟家庭孩子的教育不謀而合。
#教育聽我說#我是安全工作者,我經常給企業管理人員上課,時間長了我發現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其實跟家庭孩子的教育不謀而合。
在孩子的教育上,大多數家長有個共識,那就是培養好的習慣。恰恰在企業安全管理上,員工的好習慣是安全文化的一個基因。
那么怎么培養好習慣呢?
遙控器放在孩子的手里
相信很多小朋友對電視動畫片癡迷,我家孩子也不例外。但是經常在關閉動畫片的時候,小朋友會表現出懊惱、氣憤,任性發脾氣,因為她會覺得動畫片被惡意中斷了,她沒有得到尊重,即使之前大人跟小朋友之間約定好了時間。這樣的情況重復發生之后,作為家長我非常生氣,已經提前商量好了,小朋友也同意的,為何在關閉的那一瞬間會那么不高興。但是我不能發脾氣,因為解決不了問題。后來有一次在開始看動畫片之前,我把遙控器給了小家伙,我說:“我們約定了20分鐘,遙控器給你,你自己來掌握時間好吧?”。她同意了。過了20分鐘后,她居然很神奇地主動關閉了電視,讓我很驚訝。之后每次在商量好看多長時間動畫片后,我都會把遙控器給她,而每次她都到點主動拿起遙控器。
這里是否有什么心理學的理論依據我不清楚。結合我的工作經驗,我自己的分析是這樣的:遙控器在小朋友手里跟在大人手里,小朋友的心理反應是有區別的。遙控器在大人手里的時候,不管看的時間有多長,關閉的動作帶來的啟示是“我被約束了”;而當遙控器在小朋友手里的時候,不管時間約定有多短,結束的動作交由小朋友自己,“有自主性”。
這就好比安全管理一樣,被動監管帶來的是不情愿的服從,而激勵引導帶來的是主動參與。
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參與
當今內卷的時代背景下,家長們都出錢出力送孩子上各類興趣愛好輔導班,希望孩子掌握一門技能并愛上它,在往后的歲月里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然而除非小朋友們天然地愛上某類運動或樂器或其它且具有相當的天賦,大多數小朋友在參加課外興趣班的時候無法做到“愛上它”,也就不能培養成愛好和習慣?;蛘哌@樣說,不少小家伙在參加輔導班的時候是抗拒的,每一次上課都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心里建設或者哭鬧。
我家小朋友最初上網球課,純粹是好奇且有個地方玩,所以每次上課她還挺開心。但是當報名讓她參加比賽的那一天開始,她就表現出了抗拒和煩躁。小朋友的性格相對內斂和膽小,與人對抗的游戲從來不是她擅長的,甚至連嘗試都不愿意嘗試。隨之帶來的是對網球課的“不喜歡”。
作為家長,我和妻子非??鄲?,倒不是期望她能夠在這項運動中有多大成就,只是希望她能夠有一項擅長的運動并長期陪伴她的成長,如果有天分,將來的某一天走職業化道路也不是不可。但是碰到這樣的情況,開始的時候我們真的束手無策。我的性格跟孩子一樣,我是經過長年的摸爬滾打才稍稍克服的,所以我對孩子的弱點非常理解。媽媽和我有時候也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焦躁和生氣,這反而也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在比賽時更加不知所措。
為了讓小朋友能夠繼續堅持,孩子媽媽也報名了網球課。在私教不上課的時候,媽媽就陪著孩子在小區網球場練球,偶爾我也會下場當陪練,時間長了,小朋友的抗拒之心逐漸消退,雖然上課也偶爾開小差,但大多數時候能乖乖地按照教練的意志進行練習。雖然從目前階段看不到她有多熱愛,但是打球真的變成一種習慣,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將比賽當成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要感謝媽媽的付出。因為在孩子感到迷茫的時候,因為看到媽媽陪著她一起克服,一起練習,讓她感受到了關愛和被尊重。
類似安全管理中,當我們推動一項制度或程序或要求,命令式的方法已經不可取,除了告訴,還要培訓,陪伴式開展工作。員工的心里反應是,不僅僅我在做,其他人也都在做,不僅僅要求我做,也告訴了我方法。
不喜歡的東西,總是從先做開始的,在做的過程中培養習慣,從做的過程中獲得成就,反向驅動習慣變成技能或者愛好。
改掉孩子的惡習需要引導,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