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賦能安全用數據力量驅動管理
要回答為什么FlagRaise能成功,先要明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風險管控。要做到風險受控,得回答2個問題:一個技術的,一個管理的。技術問題是:風險是什么?管控標準和流程怎么定?
體系,泛指一定范圍內或同類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是不同系統組成的系統。
大眾都有個疑問:工程船身處臺風附近,船上人員為何沒有撤離?臺風預警時對身處臺風位置的船舶抗臺風能力是否進行過風險評估?
疫情下,各種密閉空間、交通工具的病毒消殺已經成為一個常規動作。登機前最后一個環節查驗登機牌的時候,經常有位工作人員,一手拿著測溫槍,一手拿著消毒液,做些疫情防控的基礎工作。四川航空的這位工作人員會這樣說:“先生你好,請測下體溫和消毒,謝謝”。眼中帶笑,語氣溫和,讓你生不出一絲反感和拒絕,即使心情再不...
出于好奇,我網上搜索了中國歷年來交通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的記錄(官方發布)并做了曲線圖,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其實一直覺得近幾年的交通安全好了很多,
還有兩天就到2022年了,很多大咖都在搞直播,都是希望流量變現,也許真的能幫到觀眾,我不好說,我更喜歡邊寫邊思考,也是真地在把想法付諸實踐,為企業提供價值。
咨詢多了,有時候很無奈,有些問題就像屋子里的大象,客戶明明心中敞亮卻故作糊涂,或者有意回避。
新《安全生產法》第四條明確提出“加強安全管理信息化”。
#教育聽我說#我是安全工作者,我經常給企業管理人員上課,時間長了我發現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其實跟家庭孩子的教育不謀而合。
今年以來,江蘇東臺高新區堅持系統思維,強化源頭管控,突出風險防范。全區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生態環境的保護能力不斷增強。
為深刻汲取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的燊榮金屬科技有限公司“1·20”鋁鎂粉塵爆炸事故教訓,進一步強化密云區涉爆粉塵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切實維護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企業因為領先國際的研發和制造能力經常受到表彰,在國際上可以與西方巨頭公司拼刺刀。雖然有如此優秀的業績和令人仰望的行業地位,在兩天的交流和調研過程中,我經常被一聲聲“嘆息”打斷。企業安全管理部門非常期待外來的好的做法和經驗,但是又苦于對可能碰到的阻力而感到無奈!
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其集團所倡導的安全理念、安全管理方法都與國際接軌,并在國內幾十家分公司、控股公司強力推動,但就筆者所到過的5-6家公司現場調研來看,各家安全管理水平差異非常大。
之前我講到自主管理與監管的關系,監管越多導致越被動,被動的前提是企業或下屬部門能夠自主管理。
自工業化開始,安全管理歷經本能管理、體系管理,那么接下來應當是數據管理。
“要我做”到“我要做”是安全管理這個行當經常被掛在嘴邊的“期望型管理模式”,但是這個模式究竟如何實現卻沒人能夠說清楚。許多領導在各種場合,培訓、開會、交流等等中經常發出這樣的“口號”,但口號僅僅是口號,領導不知道捷徑,員工也“事不關己”。
人與人之間是有認知差異的,中國古人老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榆木疙瘩、固執、偏執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那些不容易被說服、被改變的人,同時也往往帶著貶義。一個人的固執固然有性格上的基因,但其認知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也是“固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做過許多企業的安全管理咨詢后,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企業的安全管理沒有被納入企業運營管理當中,被生硬地割裂開來,導致企業的安全管理組織“特立獨行”或“孤家寡人”一般。
在西方企業中,不主張事故發生后進行責備和處罰,重點放在查找事故根本原因,特別是管理上的系統原因。事故調查的出發點是“企業在哪些地方做的不足導致系統出錯”。
你知曉所有可能的風險源和安全技術,但是缺少調動資源的能力,一切都是零。所以管理是1,安全技術是后面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