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賦能安全用數據力量驅動管理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5000年歷史下來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一種現象。但這種現象對于企業安全管理來講有時候不是一件好事。
在現今國內安全管理的概念里,不管是法律法規還是實際操作層面,監管都是不得不做的事,但某種程度上也是最讓人痛恨、且事倍功半、本末倒置的事!
管理,是通過組織去拿結果。過程中個人覺得其實比較重要的是能否建立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老板信任員工,員工信任老板。有了尊重和信任,才會有工作的意愿和激情。
某些地方給下級單位下達了一個任務:各單位要組織所管轄區域內的企業員工參加線上消防考試,目的是為了提升員工消防知識。但是在下達要求的時候,同時提出了一個要求:
為有效防范化解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突出風險,進一步抓緊抓實全省消防安全工作,省安委會辦公室、省消安委辦公室日前聯合下發緊急通知,在全省開展住宅小區等重點場所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專項檢查,持續至3月底。
理解了框架思維,你就明白了為何你做了那么多努力卻收獲不了結果。理解了框架思維,你才能在更高維度上有的放矢。
打造學習型組織是這個企業正在推進的一項工作。而學習型組織最主要的產出是組織創新。能夠把其它業務的方法引申到另一業務領域,就是一種很好的創新。
安全培訓這個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卻非??简炓患移髽I的功力。
管理體系PDCA邏輯非常正確。但個人認為,管理體系能夠不斷循環的前提是積極安全文化已經建立。在文化力量尚不具備的情況下,應該另辟蹊徑,而不能囿于PDCA的形式,導致畫虎不成反類犬。
2023年2月17日,針對遼寧盤錦1月15日發生的浩業化工重大爆炸著火事故,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約談了盤錦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
承包商管理對于不少企業來講都很頭疼,原因有幾個:
但是,如果能夠把現下安全管理部門一年365天中真正把精力投入在現場風險以及管理賦能方面的時間記錄下來進行比較的話,那么這個數據可能更有說服力。
個人認為本質安全應該是所有風險都得到識別且控制措施做到了最低合理可行。以年前遼寧盤錦爆炸事故為例,帶壓堵漏作業是否允許?如果行業標準不允許,那么本質安全就是不要執行帶壓堵漏。
所謂的技術正確,就是法律法規標準、管理體系等有明確說法的,例如在有可能存在氣體泄漏的地方必須安裝氣體探測器、企業必須要有應急預案和演習、必須要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等等。這些決策的依據是明顯擺在臺面的,比較容易(簡單說花錢就行)。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指示批示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扎實做好工業和民爆行業復工復產期間安全風險防范各項工作,為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營造和諧氛圍,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做安全管理的兄弟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明知道這樣做毫無用處但又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某項工作上?明知道換個方式會產出比較好的結果但卻無能為力?
所謂溝通不暢,地動山搖。發通知是溝通,開會是溝通,公眾號也是溝通,但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溝通是非正式場合的溝通,以及溝通所采取的方式。
沒有將科學的企業管理應用于安全管理是最大的隱患!因此而導致的安全生產治理能力不匹配才是“核心痛點”。
我在企業里做安全管理這個角色十多年,只收到過一張整改通知書,不是來自監管部門,而來自于甲方的監督部門。我對這張通知書印象深刻,不僅是唯一的一個,更關鍵的是這張通知書的奇葩和無奈!
智能制造優良運營管理體系GIMEP(Glob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Framework)是在智能制造戰略背景下、為中國企業領先發展保駕護航而開發的一體化管理體系,旨在提升科技進步下的可持續管理。